涂銘旌(1928年11月15日—2019年1月1日),男,出生于重慶市,材料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教授。
1951年涂銘旌畢業(yè)于同濟大學機械系;1951年7月—1952年8月?lián)瓮瑵髮W機械系助教; 1955年在北京鋼鐵學院金屬材料系研究生畢業(yè);1958年10月—1978年12月?lián)挝靼泊髮W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副主任;1984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88年8月調至成都科技大學,任高新技術研究院院長;1991年被收入《二十世紀中國名人辭典》;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任四川大學教授和稀土及納米材料研究所所長;2008年正式受聘為重慶文理學院教授、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顧問;2009年創(chuàng)建重慶文理學院材料交叉學科研究中心;2011年被聘為重慶文理學院名譽院長;
[1]
2019年1月1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0歲。
- 中文名
- 涂銘旌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重慶市
- 出生日期
- 1928年11月15日
- 逝世日期
- 2019年1月1日
- 職 業(yè)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yè)院校
- 北京鋼鐵學院
- 信 仰
- 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
-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 性 別
- 男
涂銘旌人物經歷
編輯1928年11月15日,涂銘旌出生于四川省巴縣(今重慶市九龍坡區(qū))圓明鄉(xiāng)的一個小商家庭。

涂銘旌在四川大學錦江學院作報告(3張)
1947年—1951年,涂銘旌在同濟大學機械系學習。
1951年7月—1952年8月,涂銘旌擔任同濟大學機械系助教。
1952年9月—1958年9月,涂銘旌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講師。
1953年—1955年,涂銘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北京鋼鐵學院(今北京科技大學)金屬材料系學習。
1954年8月,涂銘旌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涂銘旌在北京鋼鐵學院金屬材料系研究生畢業(yè)。
1958年10月—1978年12月,涂銘旌擔任西安大學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副主任。
1979年1月—1982年12月,涂銘旌擔任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及強度研究所副所長。
1983年,涂銘旌赴德國卡爾斯魯厄材料科學研究所訪問研究。
1984年,涂銘旌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84年2月—1988年7月,涂銘旌擔任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及強度研究所所長、材料系主任。

涂銘旌(右)、羅平亞兩位院士在一起交流(5張)
1988年8月,涂銘旌調至成都科技大學,任高新技術研究院院長。
1991年,涂銘旌被收入《二十世紀中國名人辭典》。
1994年—1998年,涂銘旌任四川聯(lián)合大學教授(原四川大學和原成都科技大學合并組建的四川聯(lián)合大學)。
1995年,涂銘旌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年,涂銘旌任四川大學教授和稀土及納米材料研究所所長。
2001年,涂銘旌被查出患了直腸癌。在住院手術期間,他一邊進行化療,一邊堅持在病房給研究生上課。
2004年4月,涂銘旌受聘為同濟大學兼職教授;同年受聘為西南交通大學名譽教授。
2008年11月,涂銘旌正式受聘為重慶文理學院教授、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顧問。
2009年1月,涂銘旌創(chuàng)建重慶文理學院材料交叉學科研究中心。
2011年3月,涂銘旌被聘為重慶文理學院名譽院長。
涂銘旌主要成就
編輯涂銘旌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涂銘旌主要從事功能材料及納米材料的研究與應用工作,包括稀土釹鐵硼永磁材料、稀土貯氫合金,稀土室溫磁致冷材料及磁制冷樣機,電磁波屏蔽復合涂料,稀土摻雜ZnO高壓壓敏電阻,各種稀土納米材料,納米金屬粉體的制備與應用,納米ZnO、TiO2、SiO2、CaCo3復合改性及提升傳統(tǒng)產業(yè),納米尺寸度上的分子組裝,以及微納米生物醫(yī)藥材料等。涂銘旌在“發(fā)揮金屬材料強度潛力的理論與應用”、“耐寒高強鋼的低溫脆斷規(guī)律、機理、判據(jù)及安全評價”以及“微特電機用納米晶復合永磁材料及其元器件研究”、“過渡金屬碳氮化物固溶體粉及其新型硬質材料與應用”等領域的研究中成績卓著,取得了上億元的社會經濟效益。
[3]
截止2019年1月,有兩項被列入“十五”、“863”高技術材料研究項目,省部級鑒定科研成果10多項,申報國家發(fā)明專利20項,其中微特電機用塑料粘結NdFeB永磁體的研究成果經成都銀河磁體公司產業(yè)化后,2003年產值已達到3億元。
[4]
- 學術論著
截止2019年1月,涂銘旌編寫并出版了《鋼的熱處理》、《機械零件失效分析與預防》、《材料創(chuàng)造發(fā)明學》、《科技競爭謀略36法》、《辯證思維與科技謀略》五本專著;與合作者聯(lián)合發(fā)表論文300多篇,其中近百篇被SCI和EI收錄。
[1]
- 科技成果獎
獲獎時間 | 獲獎項目 | 所獲榮譽 |
1979年 | 論發(fā)揮金屬材料的強度潛力——強度與塑、韌合理配合 | 陜西省1978年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
1981年 | 活塞銷雙面滲碳的試驗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學評為1981年科技獎一等獎 |
1986年 | 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新鋼種15MnMoVNRe鋼的強韌性機理研究及其生產應用 | 西安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獎一等獎 |
1986年 | —— | 西安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獎二等獎 |
—— | ——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1991年 | —— | “七五”科技攻關突出貢獻 |
1998年 | —— |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
2001年 | 無釹貯氫合金及鎳氫動力電池 | 總裝備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2年 | 雜質氣體對儲氫合金性能影響及其中毒機理研究 | 總裝備部軍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3年1月 | 室溫磁致冷材料研究 | 2002年中國稀土十大科技新聞之一 |
2003年 | 無釹稀土系鎳氫動力電池 | 2003年稀土十大科技新聞之一 |
2003年1月 | 鑭鐠鈰新型混合稀土金屬應用研究進展 | 四川稀土論文二等獎 |
2003年1月 | 納米稀土材料的研究進展 | 四川稀土論文三等獎 |
—— | —— |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
2004年 | 納米晶稀土釹鐵硼磁粉及黏結磁體研究 |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07年 | 微特電機用納米晶復合永磁材料及其元器件研究與開發(fā)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涂銘旌人才培養(yǎng)
- 指導學生
截止2019年1月,涂銘旌培養(yǎng)研究生100多名,30多名博士研究生,指導9名博士后,其中已有5名出博士后流動站;
[4]
培養(yǎng)的學生承擔有稀土功能材料、納米材料和復合材料及其應用等方面863課題二項,以及國家十五核能技術開發(f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省部級重點科技項目和企業(yè)橫向課題8項,申報了國家發(fā)明專利13項,其中獲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5項。
[4]
- 開設課程
2010年,涂銘旌給四川大學本科生上《創(chuàng)造發(fā)明學導論》課。
- 教學成果獎
獲獎時間 | 所獲榮譽 |
1998年 | 四川省優(yōu)秀教師稱號 |
2011年 | 2010—2011年度四川大學“十佳師德獎” |
涂銘旌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 所獲榮譽 |
1984年 |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1991年 | 被收入《二十世紀中國名人辭典》 |
1995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1996年 | 香港柏寧(中國)教育基金“孺子牛金球獎” |
涂銘旌社會任職
編輯任職時間 | 擔任職務 |
1991年01月至- | 上海交通大學《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
1996年01月至- | 四川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
1988年03月至- | 中國兵工學會金屬材料學會委員會委員 |
1988年09月至1992年09月 | 四川省第二屆科學技術顧問團成員 |
1990年04月至-
| 機械電子工業(yè)部重慶儀表材料研究所高級技術顧問 |
1990年08月至- | 機械電子工業(yè)部上海材料研究所技術委員會名譽委員 |
1997年01月至- | 《金屬熱處理學報》編輯委員會高級顧問 |
2000年01月至- | 四川省納米技術協(xié)會名譽理事長 |
2000年01月至- | 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編委會副主任委員 |
2001年05月至- | 綿陽市人民政府科技顧問 |
2003年01月至- | 《金屬熱處理》雜志第六屆編輯委員會(2003—2007年)高級顧問 |
2004年01月至2009年01月 | 中國稀土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 |
2007年01月至- | 廣西銦銻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
2010年03月至-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一屆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 |
涂銘旌個人生活
編輯涂銘旌人物評價
編輯涂銘旌院士一生熱愛祖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治學嚴謹、追求卓越、勇于創(chuàng)新,對中國材料領域的科技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做出了重大貢獻,其勤奮、務實、律己、奉獻的精神為后輩樹立了學習的典范和楷模。
[3]
(新京報評)
涂銘旌院士學識淵博、高瞻遠矚。他的學術思想獨樹一幟,是對周惠久學術思想的繼承和發(fā)揚。涂先生既是杰出的材料科學家,又是優(yōu)秀的戰(zhàn)略科學家和哲學家。他的許多學術觀點經受了長期的工程實踐考驗,是中國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寶貴的財富。
[8]
(李鶴林院士評)
百度百科內容由網(wǎng)友共同編輯,如您發(fā)現(xiàn)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免費)參與修正。立即前往>>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涂銘旌年表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引用日期2019-01-05]
- 2. 涂銘旌簡介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引用日期2019-01-05]
- 3. 著名材料學家、四川大學涂銘旌院士逝世 .網(wǎng)易科技[引用日期2019-01-05]
- 4. 涂銘旌院士 .同濟大學[引用日期2019-01-05]
- 5. 涂銘旌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9-01-10]
- 6. 院士涂銘旌去世享年90歲 曾3次“白手起家”創(chuàng)業(yè)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9-01-01]
- 7. 涂銘旌
- 8. 涂銘旌:“材料人生”情為根 .中國科學報[引用日期2019-01-05]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