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云

(中國工程院院士)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張建云,男,漢族,1957年8月出生,江蘇沛縣人,江蘇沛縣政協委員,中共黨員,土木及環境工程專業,博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云教授曾任水利部水文局總工程師、副局長兼總工程師,國家防汛指揮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國家防汛指揮系統工程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等職。現任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兼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主任,水利部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首席科學家等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4年,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1]  2016年,被水利部聘任為水利部參事咨詢委員會委員。 [2] 
中文名
張建云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沛縣
出生日期
1957年8月
職    業
博士生導師
畢業院校
河海大學;愛爾蘭國立大學
主要成就
中國工程院院士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張建云人物經歷

編輯
1982年7月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陸地水文專業大學本科畢業;
1987年5月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專業研究生畢業,獲工
張建云院士 張建云院士
學碩士學位;
1992年12月獲愛爾蘭國立大學一等榮譽理學碩士學位;
1996年6月愛爾蘭國立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
2009年12月2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5年6月任江蘇省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 [3] 
2014年,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1] 
曾任水利部水文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水利部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工程項目建設辦公室副主任。
現任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 [4] 

張建云研究方向

編輯
張建云教授長期從事水文、防汛抗旱、氣候變化影響、水利水電信息化等科研工作。

張建云科研項目

編輯
先后主持國家“九五”攻關重中之重科技攻關項目“氣候異常對水文水資源評估研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氣候變化及其閾值研究”等專題研究。
主持研究開發了“防汛抗旱水文氣象綜合業務系統”、“全國洪水預報系統
張建云院士 張建云院士 [5]
、“國家防汛會商系統”、“全國實時水情信息服務系統”等一系列支持防汛抗旱調度決策的業務系統,在多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主持完成了“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工程”的總體設計可行性研究工作,并負責該工程一期工程的建設管理。
近年來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水庫大壩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和國家水利行業重大研究專項“氣候變化對我國水安全影響及適應”等項目的科研工作。

張建云個人作品

編輯
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4部、譯著1部、參編著作4部、主編專著5部。指導培養博士后2名、博士12名和碩士6名。

張建云人物成就

編輯
張建云教授主持完成國家科技攻關(科技支撐計劃)、863、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2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其中,“我國短期氣候預測業務系統” 200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水情信息及洪水預報預測業務系統”、“防汛抗旱水文氣象綜合業務系統”分別于2001年、200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暴雨統計參數圖集” 2005年獲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水情信息及洪水預報預測業務系統” 1999年獲水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氣候變化對主要脆弱領域的影響閾值及綜合評價”2004年獲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被國務院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被中組部等五部委授予“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授予“全國防汛抗旱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6] 

張建云社會兼職

編輯
水利部科技委委員;
中國氣象局科技委委員;
國際水文科學協會中國委員會主席;
中國水利學會水文專委會名譽主任;
北京市政府顧問團成員;
青海省人民政府科技顧問;
世界氣象組織水文顧問;
河海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建云任免信息

編輯
2015年6月14日,歷時3天的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圓滿完成各項預定議程之后,在南京閉幕。700多位全省科技界代表參加了閉幕式,大會選舉產生了省科協第九屆委員會。會議選舉產生了省科協新一屆領導機構,選舉張建云為江蘇省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 [3] 
百度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免費)參與修正。立即前往>>
參考資料
詞條標簽:
行業人物 工程師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