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洪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方國洪,1939年12月25日出生于浙江瑞安,物理海洋學家、潮汐專家,中國海洋潮汐學主要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 [1]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 
1956年方國洪從浙江省瑞安中學畢業 [3]  ,考入南開大學物理系;1959年到中國科學院河北分院海洋研究所工作 [4]  ;1964年進入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工作,先后擔任研究實習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80年作為訪問學者,前往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學習;2003年進入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作,擔任研究員。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5] 
方國洪主要從事海洋潮汐、海洋環流和海洋數值建模等領域的研究 [1] 
中文名
方國洪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
出生日期
1939年12月25日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南開大學
主要成就
200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
《潮汐和潮流的分析和預報》

方國洪人物經歷

編輯
方國洪
方國洪(4張)
1939年12月25日,方國洪出生于浙江省溫州瑞安市莘塍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方德植是廈門大學教授,擔任過數學系主任,家中有一個比他大5歲的哥哥方國清 [6] 
1952年,進入浙江省瑞安中學就讀初中部,之后就讀高中部 [7] 
1956年,高中畢業考入南開大學物理系 [6] 
1958年,大三上學期時,中國科學院河北分院在天津成立海洋研究所,在學校要求下,中斷學業“提前工作”(1961年7月學校補發了畢業證)。
1959年2月,到中國科學院河北分院參加國家科委組織的全國海洋普查工作,5月從天津到青島,負責對測回來的潮流數據進行分析 [4] 
1964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工作,先后擔任研究實習員(1964年7月-1978年5月)、副研究員(1978年5月-1986年6月)、研究員(1986年6月-2003年2月)。
1980年1月,作為訪問學者,前往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學習(至1982年1月)。
2003年2月,進入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作,擔任研究員。
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于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海洋環境科學工程與技術) [5] 
2008年5月26日,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雙聘院士 [8] 

方國洪主要成就

編輯

方國洪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60年方國洪提出了“準調和分潮方法”,它顯著優于經典的杜德森(Doodson)方法,該方法隨即被確定為全國海洋普查的規范方法,隨后被納入《海洋調查規范》、《港口工程技術規范》,1991年納入國家標準。之后又相繼提出潮流永久預報新方法,其效率高于前蘇聯物理海洋學家杜瓦寧(Duvanin)方法,使全海區、多層次的潮流區域預報成為可能 [6] 
通過對現場和衛星觀測資料分析及數值模擬研究,構建了中國近海準確的潮汐潮流模型,并先后主持研制成兩代潮汐潮流區域預報系統。給出了含摩擦Taylor問題的通解;從理論上導出潮流垂直變化的基本規律;系統研究了潮汐摩擦的非線性效應,揭示了其基本特征。1991年首次定量計算了臺灣海峽和東海陸架海水流量,并提出臺灣-對馬-津輕流系;1998年提出南海環流的流圈結構;2002年提出在南海存在太平洋-印度洋貫穿流的分支,簡稱南海貫穿流 [1] 
  • 科研成果獎勵&項目承擔
截至2014年,方國洪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和科技進步獎及國家海洋局科技創新獎等多項科技獎勵 [5] 
科研項目承擔
時間項目名稱備注參考資料
2011-01--2015-12南海環流和海峽水交換對海氣相互作用的影響主持,國家級 [9] 
2011-05--2013-04中印尼合作南海-西印尼海-印度洋水交換及其氣候效應主持,國家級
2011-01--2013-09渤黃東海潮汐潮流預報系統主持,省級
2017.01-2018.12《新版永久潮流表的研制》國家科技專項下屬課題 [2]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參考資料
1989年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預報省部級二等獎 [9] 
1990年渤海、黃海、東海潮波數值模型和分布特征國家自然科學獎四等獎
1990年渤海遼東灣石油開發區水文氣象觀測及潮汐潮流預報研究省部級二等獎
1991年海流數值預報(渤黃東海及西北太平洋)省部級二等獎
1992年遼東灣石油開發區海洋環境綜合調查與研究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2006年中國近海潮汐潮流的分析、模擬和動力學研究省部級二等獎
2014年南海與鄰近熱帶區域的海洋聯系及動力機制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0] 
  • 論文著作
截至2011年,方國洪已發表論文160多篇,專著2部、圖表集一套 [5]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1984.07《農歷潮汐表》方國洪編科學出版社
1986.12《潮汐和潮流的分析和預報》方國洪等著海洋出版社
期刊論文
F Qiu, W Fang, G Fang.Seasonal-to-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chlorophyll in central western South China Sea extracted from SeaWiFS,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1, 29 (1) :18-25
H Chen, G Fang, B Yin, Y Wang, ZWei.Forecasts of South China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using the Nino indices and dipole mode index as predictors,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0, 28 (1) :144-152
HChen,BYin,GFang, YWang.Comparison of nonlinear and linear PCA on surface wind, surface height, and SS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0, 28 (5) :981-989
G Fang, RD Susanto, S Wirasantosa, F Qiao, A Supangat.Volume, heat, and freshwater transport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to Indonesian seas in the boreal winter of 2007–2008,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10, 115 (C12)
R.Susanto,G Fang,I Soesilo,B Sulistyo.New surveys of a branch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EOS Transactions AGU, 2010,(30):261-263
G Fang, Y Wang, Z Wei, Y Fang , F Qiao.Interocean circulation and heat and freshwater budge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a numerical model, Dynamics of Atmospheres and Oceans, 2009, 47 (1-3) :55-72

方國洪人才培養

截至2017年,方國洪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一共培養了20多名博士、10名多碩士,指導的博士生朱耀華獲得1990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優秀獎 [11]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方國洪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12] 
時間題目作者類型
2017呂宋海峽黑潮脫落渦旋的特征分析王鼎琦碩士
2016島嶼環流理論適用性分析及其在中國近海的應用連展博士
2016繞極深層水入侵南極普里茲灣的觀測研究林麗娜博士
2016南海海面風場、高度場和溫度場的變化趨勢及年際變化特征王佳瑩碩士
2014南海北部陸架區內潮時空變化的觀測研究郭樸博士
2014潮汐共振理論和數值研究崔欣梅博士
2013泰國灣潮汐潮流的數值模擬與理論模型研究吳頔碩士
2013印尼近海潮汐潮流的數值模擬滕飛碩士
2013冬季黃海暖流變異的數值研究塔娜碩士
2011中國近海和中國及鄰近大陸海潮負荷效應的計算徐曉慶碩士
2009中國近海驗潮站長期觀測資料的分析于玲碩士
2008衛星高度計資料在海洋潮汐研究中的應用汪一航博士
2006南海上層海洋變異分析及海表溫度統計學可預報性試驗陳海英博士
2004全球環流對東南亞邊緣海環流影響的數值研究王永剛博士
2004中國近海環流及其季節變化的數值模擬魏澤勛博士
2002中國近海海面通量的氣候平均和季節變化特征劉海龍碩士
2001伴隨法在潮汐和海溫數值計算中的應用研究韓桂軍博士
2000海洋數值建模中伴隨方法的研究呂咸青博士后
2000最優變分伴隨方法及在近岸水位資料同化中的應用張愛軍博士
2000南海南部海洋環流的結構與季節變化方文東博士
2000南大洋印度扇形區南極繞極流和南極沿岸流的相互作用研究史久新博士
1999全球及北太平洋環流診斷模式研究魏澤勛碩士
1999渤海潮余流的研究張斌碩士
1998北極海冰動力學和熱力學過程的理論及數值模擬研究郭智昌博士
1998淺水涌波生成與傳播的數值模擬王如云博士
1998黃海夏季溫度分布及相關現象的數值研究劉克修博士
1997內潮的分層模式研究杜濤博士
1996渤海波浪和風暴潮潮汐運動相互作用的理論和數值研究尹寶樹博士
一個一維的海溫預報模式王興玲碩士
海洋環流的若干數值模式研究朱耀華博士
黃海潮汐鋒的生成及跨鋒斷面環流結構的數值模擬畢亞文碩士

方國洪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參考資料
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
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
政府特殊津貼
200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1] 

方國洪社會任職

編輯
時間擔任職務
1979年10月至2001年10月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海洋水文氣象分會副秘書長、副理事長
1988年05月至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潮汐與海平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主任
1992年05月至1997年05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1992年10月至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理事
1993年09月至2003年08月
國家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1999年10月至中國海洋學會理事

方國洪個人生活

編輯
方國洪與妻子于1965年結婚,兩人育有三個子女,大女兒在美國,女婿從事出版工作;二女兒在青島工作;老三是兒子,是博士后,在美國作氣候研究 [6] 

方國洪人物評價

編輯
方國洪是中國海洋潮汐學主要開拓者之一,在海洋環境分析、模擬、預報和動力學研究多個領域做出顯著貢獻。在中國國內最早應用數值方法于海洋環流研究,在國際上最早提出潮波變分數值模式,與袁業立院士一起開創了中國海洋工程環境條件數值評估方法和系列模式,在中國近海環流的數值模擬和動力學方面亦做出多項受國內外矚目的成果 [13] (《溫州日報》評)
百度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免費)參與修正。立即前往>>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
詞條標簽:
科學家 物理學家 人物